在下清然 字明武

高中生,亮粉,玄亮粉,季汉粉,正直向,小萌新(不太了解各圈规矩,如有冒犯请见谅)

[玄亮]章武

(采用演义说法)

当诸葛亮向往常一样批完了奏折时,已是傍晚,心念一动,便信步去了永安宫。

他本想先通报一声的,可两边的人却笑着说,丞相进去便是,陛下吩咐,无论何时都不必通报

他信步走了进去,本应睡着的刘备此时却醒着。“丞相·,坐。”

他简单的和刘备说了一下季汉的储备情况和太守黄权投魏的事“罢了,终是我对不住他。好好抚慰他的家人吧。”

沉默了半响,刘备突然问到“丞相可佩剑?”

诸葛亮愣了一下,随即去屏风后的墙上将佩剑摘下,轻轻递给刘备。

刘备撑起身子接过了这把沉甸甸的宝剑,轻轻摩挲着上面暗金色的纹路“章武”。

“丞相还是随身携带啊。”自从他赐过章武,诸葛亮便几乎从未离身。他除了上朝(当然他特许孔明可以佩剑上朝)其余时间都会带上,好似一位威武的将军,倒正和当时他开玩笑给诸葛亮起的官位。

可是他不知道,仅仅过了几年,他的孔明便必须佩剑上朝了

诸葛亮看着这把由他亲自题名的宝剑,加之一天的劳累,不禁陷入了恍惚。

当时的他还是军师将军,当时的他还是汉中王。

有天晨起之时,他心血来潮与刘备学习顾应剑法,谁知没几个回合手中的木剑便被刘备打落,便半开玩笑地将其归咎于剑不锋利。

谁知半个月后连他自己都忘了这回事,刘备却从外带回了一把宝剑,请他刻书“章武”,并赐给他作为佩剑。

当时的他依着主公的意思写了上去。不久之后,他得知了拟定的年号——章武

他皱了皱眉,快步走到左将军府,飞速解下自己的佩剑,恭敬地递了上去“主公,不可……”

刘备笑着拿过了剑”章武,丞相可知其意?” 

“乐竟为章,止戈为武”

以性命起誓,以天下为誓

许其契约,许其韶华.

章武二字,正是他们许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的期盼

许天下国泰民安,海晏河清的誓言.

刘备郑重的将手中的剑递伸到诸葛亮面前,微笑道”以后这,便托付给丞相了”

诸葛亮点了点头,郑重的接下了那把剑.

“丞相亮其悉朕意,无怠辅朕之阙,助宣重光,以照明天下.君其勖哉!”--《策诸葛丞相诏》

 

刘备称帝后,又得到了一个铸剑的好材料

“”蜀主刘备,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,各长三尺六寸。一备自服,一与太子禅,一与梁王理,一与鲁王永,一与诸葛亮,一与关羽,一与张飞,一与赵云。并是亮书,皆作风角处所,有令称。----《古今刀剑录》

诸葛亮的新剑仍旧刻上章武,并自此作为随身佩剑

 

至于原来那把剑嘛

“诸葛亮,定黔中,从青石祠过,遂抽刀刺山,投刀不拔而去,行人莫测.”---《古今刀剑录》

其实他背地里又偷偷地托侍卫把它拿了回来.

 

“孔明,孔明!”刘备把手在诸葛亮面前晃了晃.诸葛亮猛然回过神来

这孩子,定然是累傻了,他很是心疼.

“孔明,不,诸葛丞相,”他又细细地摩挲一次上面的字迹,”昔日,我是将天下苍生托付给身为丞相的你.而今日,”他郑重的将剑托至诸葛亮面前”是托付给身为继承人的你.丞相可愿?”边说边轻轻握住了他的手,用力地握着.

诸葛亮周身一震,才发现手早已不知什么时候被握住,想要用力抽出手来,却对上了他温和坚定的眼神,传递着光复汉室的信念,终是点了点头,眼泪却早已流下脸颊”臣谨遵圣旨”

“好,晚上就把他们都叫过来吧”

 

“君之才十倍于曹丕,必能安邦定国,成就大事。若太子能辅则辅之;若太子不才,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!”

 

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.”--《论语》

 

后来啊

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”--《代悲白头翁》

 

再后来

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
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---《题都城南庄》

 

 

 

写在最后的碎碎念:

  1. 丞相在刘备走之后为什么必须佩剑上朝?真的是因为生命安全,亦或是朝廷的法律法规吗?

  2. 请读者思考人称转换之间的深意(本文并未因作者问题造成人称的偶然误差)

  3. 引用古诗文只是想表达一下作者对丞相的感慨,原句不是这个意思!!!

  4. 章武剑的来龙去脉皆是本文私设,各位勿要当史实去看,谢谢!


评论(3)

热度(87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